“合作社成立以后,由合作社统一采收蘑菇,打捆销售,拉到绿康果蔬交易大厅,直接批发到博乐市、双河市的各大农贸市场。销售不用发愁,价格还好……”八十六团四连同创农业种植合作社社员王永林对笔者说。
王永林今年种植三座大棚的蘑菇每公斤价格6至8元,全部在到绿康果蔬批发市场销售。三座大棚的产值15万元稳稳收入囊中,对于这个收成,王永林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愉悦。
八十六团党委充分依托城郊优势,以及G219国道、兵地融合大道横贯团场的交通、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经济。该团通过“龙头企业 园区合作社+农户”运营方式,搭建起新模式、新业态的试验示范平台,成为推进产业振兴、发展连队经济、培育团场发展新动能的产业融合样板区。
招商引企盘活大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四连有设施大棚198座,曾经因为经营不善一部分被搁置。随着团场招商引资4500余万元绿康果蔬批发市场在连队建设,并逐步成为博乐市和双河市的农副产品批发集散地。四连党支部因地制宜,盘活大棚资源,领办同创农业种植合作社,把设施大棚作为批发市场的“种植基地”。
连队党支部从基地建设、市场引导、产业化服务三个方面发力,着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合作社成立初期,连队“两委”走访16户蔬果种植能手,了解发展意向、种植品种,以及生产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根据过走访调研的实际情况,班子成员共同商讨制定设施大棚盘活方案。2022年合作社自筹资金20余万元,积极改造供水管线,完善灌溉设施,实现“水路棚棚通”;通过改善大棚内外种植环境,实现“道路棚棚通”。党支部积极引导连队果蔬和菌类种植能手,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利用自主采摘和订单产销的方式解决种植户销售难、售价低的困难。依托城市消费市场,大棚内先后种植了蔬菜、花卉、水果玉米、草莓、食用菌、樱桃、食用仙人掌等特色农产品。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2022年合作社、职工、种植能手种植共承包和盘活设施大棚120座。依托城郊优势,大棚草莓、蔬菜等吸引博乐市民前来观光、采摘、体验;依托绿康果蔬批发市场的集散地优势,大棚年平菇、香菇,木耳等食用菌15吨,实现就地就近批发销售;依托G219国道、兵地融合大道贯通团场和友谊路直达博乐市中心的地缘、交通优势形成四连花卉市场,主要经营本地大棚花卉,以及花盆、花肥和相关用品。
创新模式园区示范探索产业融合新业态
为整合土地资源,化解“人多地少”的资源性矛盾,2022年,同创合作种植合作社与双河市诺必信农业科技公司,合股成立双河市城市绿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占地800余亩的八十六团“博河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发展精品农业,搭建科技示范平台。
园区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利用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农旅文融合产业。依托园区的观光农业优势,在夏季开办博河万达夜市,设立“城中绿岛文化大舞台”,先后邀请兵团杂技团、兵团歌舞剧团、石河子大学文工团等文艺团体来到夜市进行演出,聚集了人气,提升园区品位,累计招商30余户,带动就业300余人,日营业额最多时达20万元每天。园区采取“企业 合作社 职工”的模式经营模式,夜市经济蓬勃发展。四连党支部针对困难职工群众在夜市摊位中提供了5家爱心免费摊位,帮助参加过烹饪技能培训的困难职工,在夏季农闲时增加收入拓宽致富渠道。合作社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发展壮大连队经济,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园区建设过程中,连队党支部先后与新疆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科研机构和高校在此试验试种的23个棉花品种,通过今年的适应性试验种植,为团场及本地区棉花种植提供种质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石河子大学提供的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的农业新装备在园区进行试验示范,效果非常明显,为五师棉花花品种种植、作物结构调整、节水灌溉等方面提供了科学支撑。
培育品牌搭建平台规范公司化运营
2022年,经过精心管理,园区种植的黑小麦、糯2000黏玉米,普罗旺斯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深受博乐市民青睐”。合作社与“我爱我家”“好利安”商超签订无公害农产品供销协议,累计销售农产品33吨,与“绿康果蔬”批发市场达成优先销售协议,帮助大棚种植户销售蔬菜、蘑菇50余吨。园区带动就业人员200余人,年支付劳务工资50余万元。
双河市城市绿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聘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进行运营,通过龙头企业带领合作社、带动农户,积极培育品牌。由该园区生产的“黑珍珠”牌黑小麦系列制品因其营养和健康远销到疆内外市场,形成了拳头产品。城市绿岛农业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拥军表示,通过培育品牌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实现了本土农产品的工业化、商业化、品牌化。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让农产品走进博乐市区、走进全疆,甚至向全国发展。
通过精品园种植,新品种糯2000黏玉米每亩产量可达800公斤,亩产值达2500元,畅销到双河、博乐及周边市场。截至目前,园区各类农产品均实现了线上线下双渠道的销售,今年以来,园区产品已达190余万元,后期预估产值还有260万元左右,入社职工人均增收8万元。
该团党委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连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团场主导、连队发起、公司投入、合作社入股、社员参与、项目支撑等多种形式,探索产业融合经济,延长了产业链条,形成了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团连两级党组织立足乡村振兴,发挥示范带动,运用市场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形成独居特色的城郊经济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