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七团营商环境
综合报告(2025年)
一、团场基础概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七团成立于1960年2月,历经六十余载开拓建设,已发展为集农、牧、渔、文旅于一体的中型国营农牧团场。团场地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境内,东距博州首府博乐市32公里(与小营盘镇相邻),西距温泉县城58公里(与哈日布呼镇相邻),南抵博乐河谷,北邻哈萨克斯坦边境,分团部与汇河两大区域,东西相距20公里。辖区内博尔塔拉河等3条河流穿境而过,属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全团总面积195.32平方公里,管控边境线11公里,耕地4.81万亩,草场16.7万亩,总人口5306人,由汉、维、哈、蒙古、回等9个民族构成,形成多元融合的人文生态。
二、产业发展体系
(一)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1.制种玉米全产业链建设。作为北疆重要制种基地,依托20余年育种历史与98%机械化率优势,2025年计划在完成师市3.89万吨粮食任务基础上,实现制种玉米、常规玉米产量较2024年增幅8%。稳定制种玉米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依托已建成日处理1300吨烘干厂,新建标准化生产线,力争年产优质种子1.2万吨。推动西海田园农业公司与扬州大学开展“育繁推一体化”合作,2025年引进2-3个稳定品种,实现从代繁向自主研发转型。
2.畜牧渔业提质增效工程。聚焦西蒙塔尔牛、雷香猪、萨福克多胎肉羊等特色养殖,配套饲草地建设与畜产品内循环政策,2025年计划牛出栏0.26万头、羊2.5万只、肉兔4.7万只,其中肉兔出栏占博州市场95%份额。重大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十万头生猪种养加销一体化项目一期投资5500万元开工;赛湖云牧合作社投入300万元新购396头牛;虾菌智慧农业与研学实践项目投资2300万元启动。从石河子大学引入3头军垦萨福克种公羊实施品种改良,构建“养殖-屠宰-销售”数字化全产业链,同步推进汇河地区冷水鱼基地建设,现有126亩养殖区含12座250m钢制养殖池及8座室外成鱼池。
3.特色林果业生态修复与升级计划。特色林果业升级计划以退化林修复工程为契机,2025年对现有榛子园、文冠果园实施补植补造,严格落实林木管护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提升保存率至90%以上。依托天山森林草原保护项目,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2025亩林地退化问题整改,组织全团职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同步推进万亩榛子标准园规划建设。
4.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实施“优特战略”。重点发展榛子、文冠果种植及肉鸽养殖,通过国有企业扶持扩大冷水鱼、虾产业规模,升级改造现有坑塘,强化技术服务,力争年末出塘率提升30%。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将特色农产品打造成职工增收支柱产业,2025年计划新增特色种植面积1500亩。
(二)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1.现代设施农业智能升级项目。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谋划智能温室项目,2025年通过招商引资建设15座现代化设施大棚,种植樱桃、羊肚菌等高端农产品,采用“招商+竞拍”模式盘活现有大棚,提升单位面积产值30%以上。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8%以上,健全团连两级农技推广体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12名,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
2.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网络,支持师市水利“一张网”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2025年计划新增防护林面积500亩,提升水资源调配与农业抗风险能力。
3.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土特产”资源,培育冷水鱼、魔芋等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业+旅游”“农业+研学”等新业态,2025年计划举办桃花节、草原文化节等特色活动6场次。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工”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特色种养、“以工代赈”等方式,2025年力争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其中财产性收入占比提升至15%。
三、产业发展基础与资源禀赋
(一)一产核心产业优势
1.制种玉米产业规模化发展基础。制种玉米产业拥有3条烘干加工线,2022年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玉米种子)称号,年可提供优质种子1.2万吨,与国内10余家制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畜牧业生态循环发展体系。畜牧业发展基础作为传统畜牧团场,拥有20余万亩天然草场,建成标准化圈舍60栋、规模化养殖场3处,2025年牛存栏0.56万头、羊存栏2.95万只,肉兔存栏0.82万只,形成“饲草种植-牲畜养殖-粪便还田”生态循环模式。
3.特色农林与设施农业潜力释放工程。特色农林与设施农业计划打造万亩榛子标准园,对现有桃园、文冠果园实施品种改良,同步发展中草药种植500亩。
2025年新建15座设施大棚发展羊肚菌产业,配套建设初级加工车间,推动食用菌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二)资源与政策支撑
1.自然资源禀赋与开发利用基础。全团土地总面积29万余亩,博尔塔拉河等7条河流过境,温泉县拥有200多万亩天然草场,水资源总量达1.2亿立方米,为农、牧、渔多元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六大战略”政策保障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团场实施“六大战略”(生态立团、产业强团、文旅富团、民生稳团、依法治团、组织兴团),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制种玉米、畜牧养殖等产业给予每亩50-200元补贴,构建全方位政策扶持体系。
四、文旅产业发展布局
(一)文旅融合项目建设
1.重点景区品牌化创建工程。重点景区开发推进汇龙泉冷水鱼生态养殖与旅游开发项目,申报汇河巨树林3A级景区,开发东干沟生态休闲带、汇河生态园等景点,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民俗”四季旅游产品。按照“城景一体化”规划,建设4.8公里木栈道、2座游客中心,2025年计划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0万元。
2.高端旅游产品招商引资计划。高端旅游产品培育招商引资打造野奢营地、热气球、水上漂流等高端体验项目,2024年引入冷水鱼养殖商户投资300万元升级游客接待中心,新建鱼池12个。
3.特色旅游线路开发与运营。2025年引进双河鄂博壹家公司建设轻奢营地,7月启动3A景区申报工作,同步开发“军垦文化体验”“边境生态研学”等特色线路。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1.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程。挖掘碉堡粮仓、老榆树、老电站等建团时期历史遗产3处,挂牌保护陈昭平根雕、沈克咏国学、红卫东黑走马等非遗项目5项,建立非遗传承人培养机制。
2.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以军垦陈列馆为核心,打造“兵团精神教育基地”“师市党校现场教学点”,年接待参观学习团队50余批次,成为弘扬军垦精神的重要窗口。
五、城镇建设规划
坚决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师市合一、团镇合一”建设部署,2025年计划政府类投资300万元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给排水、供热、道路等管网系统,构建“团部核心区-连队聚居点”两级城镇体系,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团场城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七团
202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