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九十团通过聚焦聚力、共建共享,着力打造“三张名片”,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
坚持“高位推动”,同向发力打造“联动”名片,厚植文明实践活动基础
结合团镇实际,积极打造“自上而下”的双向联动机制。一是地尽其利,实现资源整合优布局。按照科学统筹、稳步推进、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构建“1+14+11”三级实践阵地,先后投入了700余万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集红色军垦文化、孝文化雕塑和文化墙于一体的孝乐文化园,建设法治文化公园1个,利用走廊、楼道绘制各类文化墙3000余米,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二是人尽其才,建强干群队伍聚合力。坚持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从上至下层层传导压力,组建由团党委书记、政委担任的“双乐志愿服务总队”,成立由团各部门骨干、连队、社区党支部书记牵头,涵盖社会各领域文化能人、先进代表组成的各类志愿服务队伍82支760人,形成了遍布全团的文明实践联动新格局。三是制尽其效,强化制度保障增效能。九十团坚持高位推动,统筹推进,着力构建“两级联动”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基层工作年度考核,纳入年底精神文明创建考核,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促进文明实践做真、做实、做出成效。采取“社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志愿者”模式,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做到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与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有机结合。
突出“需求导向”,同心聚合打造“文化”名片,夯实文明实践活动载体
坚持以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传播”与“实践”共同发力,有效增强活动吸引力。一是聚焦时代主题,横向拓展筑牢思想根基。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运用“学习强国”App、党员教育等线上平台和基层党校、老三班红色展厅等线下阵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余场次。发挥党委理论宣讲团、宣讲分团、草根宣讲员、“五老”队伍作用,通过集中宣讲、送学上门、深入田间地头等形式,累计开展宣讲活动30余场次,让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在学习中进一步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二是聚焦知行合一,纵向延伸助推乡村振兴。坚持资源统筹和多点发力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传播中华文化和兵团文化,围绕团史镇情,有效发挥九十团屯垦戍边文化优势,深挖兵团精神、老兵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先后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喜迎二十大舞动新生活”“书法美术展”等各类文体活动29场次,放映数字电影20余场,覆盖人群6000余人,有效发挥文化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三是聚焦成风化人,深向发力弘扬时代新风。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抓手,累计开展结亲活动17轮34次,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依托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13场次,涌现出各类先进17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断引导居民群众提升文明素质,着力培育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和家国情怀。
紧扣“志愿服务”,同频共振打造“暖心”名片,搭建文明实践连心桥
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带动“点线面”区域共建共享,不断丰富文明实践工作内涵。一是“点”上精准发力,活动开展成效凸显。坚持把文明实践与现有工作载体相结合,重点采取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等形式,发挥“银发工作室”“青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闭合三角阵优势互补作用,组织开展金秋助农、“写福送万家”“3 5追‘锋’行动”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切实将职工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点”抓实落细。二是“线”上靶向突破,品牌项目持续涌现。围绕基层职工群众“求知求技、求富求乐、求医求安”的实际需求,先后推进普惠性项目“红石榴文艺轻骑兵”,主题性项目“微心愿微治理”,以及特惠性项目“七彩计划”“红细胞周末课堂”“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等,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切实达到以品牌项目汇聚力量、凝聚群众的目的。三是“面”上全面提升,奋力开创文明新篇。九十团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线上线下齐发力,不断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2022年九十团电影放映队获得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基层电影服务先进集体)称号。“七彩计划”连续2年成功入选兵团“七彩假期”“七彩六点半”志愿服务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