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师83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平安和谐”的新期盼,着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极大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今年以来,矛调中心受理矛盾纠纷189起,化解调处纠纷183起,调处成功率96.8%,为职工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成功化解4件国家交办信访件,全部签订息诉罢访承诺书,有效促进30余件信访积案化解。
整合资源优势,构建矛盾多元化解“试验田”
一是完善阵地建设。师团两级先后投资30余万元打造83团矛调中心,依托团信访服务中心、托里法庭现有设施,整合资源、融合功能,按照“1+1+4+N”布局模式,设受理接待大厅、专业调解室,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心理咨询、民生权益四大功能室为一体,包含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多个特色窗口,着力构建“一条龙受理、全链条解决”的综合服务模式。
二是健全体制机制。83团矛调中心由团党委统一领导、政法委综合协调、信访办日常管理,实行平台吹哨,部门报到,行业参与的工作模式,形成公安干警、人民调解员、信访干部常驻,派出所、司法所、机关各部门轮驻,集“信访受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援助、政策咨询”6项功能于一体,加行业调解“x”服务的多元纠纷调解机制,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是优化工作流程。实行“受理+分流”的办理模式,制作《83团矛盾调解中心多元化解工作流程图》,由当日值班干部负责接待来访群众,协调、分流、汇报矛盾纠纷,为职工群众解答政策规定,联合常驻人民调解员、公安干警、工作人员及时解决信访诉求、调处相关矛盾纠纷,对涉及面广、复杂的矛盾纠纷及时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协调、通知到位、共同化解。
聚合多元力量,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
一是配强专业队伍。针对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涉及农业农村、涉法涉诉、子女就业、城建拆迁等矛盾纠纷明显增多,设置行业调解室,组建土地承包、城镇物业、社会保障、劳动报酬等专业性调解力量进驻矛调中心,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今年以来,由各行业调解室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121件,化解完成121件,化解率100%。
二是协同社会组织。积极动员团场法律服务所、工会、老龄协会(委)、工商联、妇联等社会团体联合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在83团25个连队、4个社区规范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置调解室,悬挂牌匾及人民调解标识,制作矛盾纠纷调解流程图,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纠纷化解服务。目前,社会组织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8件,连队、社区调解室直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
三是发挥群众力量。积极吸纳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退伍军人、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300余名职工群众加入调解队伍。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经验交流等方式,邀请师市调解专家对人民调解员开展了5期技能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民调解员队伍。结合“职工大冬训”、“八五普法”等工作,开展《信访工作条例》《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1000余次,受教育群众5000余人次,推动形成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秩序。
坚持调解为民,打造联系职工群众“暖心屋”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83团不断深化“党建+信访”模式,并成功应用于矛盾调解中心。在敏感节点和节假日建立团领导包案和机关科室、中心日接访制度,设置党员示范岗、实行党员轮班接访、党员志愿服务等形式,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实实在在地解决好,让群众更多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截至目前,全团共有85名党员干部参与接访工作,已接访169批次214人次信访事件,成功化解151批次190人次的信访件,化解率90%,其余未化解事项力争30个工作日内化解。
二是坚持服务群众。把全体信访干部和当日接访干部均纳入“信访服务员”队伍,帮助信访人梳理问题来龙去脉、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帮助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这种“老百姓动嘴、服务员跑腿”代理服务模式,变“接待群众上访”为“替群众跑腿”,变被动化解矛盾为主动解决问题,让群众初信初访“最多访一次”,跑出为民服务的“加速度”。今年以来,通过“信访服务员”机制妥善解决20余宗信访案件,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灌溉、申请低保、拆迁补偿等实际困难35件。
三是坚持基层治理。依托团场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联户长、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全面细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找准症结,制定对应措施,积极稳妥调处。并利用“综治视联网”线上平台,远程开展分析研判,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援助服务50余次,确保矛盾不升级、事态不扩大。今年以来,深入基层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案63起,占总化解矛盾纠纷案件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