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记者从师市民政局获悉,截至目前,五师双河市各团镇(街道)已建成15个社工站,成立本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6家,实现团镇(街道)建站全覆盖。
师市作为兵团社工站建设试点单位,始终将推进社工站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具有师市特色的社工站建设模式,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强化完善制度,压实人员责任。师市制定印发《关于开展五师双河市团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师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建立健全社工站工作职责、社工行为规范等 15项工作制度,社工站建设有了制度保障。另外,以年初计划、季度评估、年底考核等为导向,倒逼各团镇(街道)明确任务,强化落实。
强化人才培养,加大培训力度。师市民政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先后选派 8 批 76名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工站负责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骨干前往内地省市参加专题培训;前往新疆智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乌鲁木齐市固原巷社区等地考察学习;积极对接湖北省民政厅,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博雅社工指导开展社会工作,不断推动师市社工站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社区“两委”、民政干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考取全国社工师资格证书,着力培养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扎实的社会工作人才。目前,共有 92人获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持证人员每年增幅在25%以上。
统筹资金保障,汇聚多方力量。一方面,师市民政局积极向兵团申请社工站建设专项资金130万元,全面改善社工站建设硬件设施条件,强力推进公益创投、特色社工活动等工作。另一方面,制定对口援疆社会工作实施方案,争取湖北省民政厅援疆资金 70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驻站社会工作开展。积极发动慈善组织、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合力推进“五社联动”项目开展。
强化比学赶超,形成特色项目。目前,师市15个社工站统筹协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力量,在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社区治理等领域,重点培育打造“邻里敲门”“爱心伴银龄”“情暖夕阳”“六点半课堂”等社会工作项目,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具有示范作用的社会工作服务品牌。师市民政局坚持视频调度和现场督导,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度,对社工站发展定位、特色培育给予指导,编印社会工作动态信息12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团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是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第五师双河市将始终以职工群众满意为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等民政服务领域做工作、搞建设,切实把职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好,使社工服务能真正普及并扎根基层,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