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聚人气绿色发展添活力——第五师双河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
“推门见绿、出门入园”,随着第五师双河市公园、绿地、小游园、小广场等城市绿化景观不断提升,双河市的“颜值”更加靓丽,持续满足居民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第五师双河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师市生态建设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丝路明珠、灵峪双河”的城市定位,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具有军垦文化特色的森林城市,全力让生态这张名片更“美”、让绿色这块金字招牌更“亮”,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力”。
绿化美化城市擦亮双河名片
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是双河市这座年轻的园林城市的真实写照。“在阳光下游公园、闻花香、赏美景,我们的城市越来越靓丽,生活越来越舒适。”说到游园绿化,双河市居民张燕赞不绝口。
12月7日,双河市组织园林工人对辖区街道沿线的行道树、连片绿化带以及公园内的苗木进行冬灌作业,以确保来年树木长势茂盛。
“这里环境好、绿化好、空气好,还建了沿河的步道和公园,就连小区都建得像公园一样,这不仅是咱们的资源和财富,也是福泽后代的绿色宝藏。”正在双河市如意湖散步的居民张盼告诉记者。
近年来,师市党委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把握兵团城市特色和功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管理,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39%,绿化覆盖率达43.32%,人均公园绿地达67.73平方米,通过规划建绿、拆墙透绿、建景增绿、建路扩绿、见缝插绿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增加城市绿量,丰富城市绿地景观,使城市绿地布局日渐合理,绿化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城市绿化总体水平明显提高,绿色城市的形象更加鲜明。

双河市如意湖是游客打卡的网红地(资料图片)。(沈志君摄)
年过六旬的唐华和老伴住在双河市二号小区。每天早上,他都会到滨河如意文化主题公园的北广场晨跑、健身。“我早上在广场晨跑,晚上陪老伴去如意湖散散步,这里是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唐华说。
绿林、田园、乐居、业兴,尽显人与环境的和谐。“不出城就能享受园林之美,在双河市还能享受到如此美好的环境。”唐华的老伴张桂兰感叹。
今年9月,第五师双河市被命名为“兵团园林城市”,荣誉的背后是近年来师市党委带领职工群众,坚持不懈开展治沙造林、绿化美化城市、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的辛勤付出。今年,双河市新增绿化面积9800余亩,种植乔木55.7万余株、灌木684.6万余株,引进各色花卉23种,同步完成绿化地形整理和绿化灌溉系统铺设,确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师市不断构建完善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形成了以城区6个精品公园绿地为核心,以“五湖四水”生态水系为纽带,以广场游园街头绿地为补充,乔灌花草合理搭配,点线面片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网络式的城市绿地系统。
“通过这几年的大力建设,双河市城区已经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特色,乔灌花草的巧妙搭配呈现出丰富的景观层次,点植、孤植、共植使街道绿化不成行却有行,不规则却成景。”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包双柱说。
描绘双河画卷聚集城市人气
12月2日,在双河古道温泉康养中心,第五师双河市“健康双河 f 体育之冬”趣味水上运动开赛。虽已是冬季,但室内水汽氤氲,温暖宜人。大人们在这里泡温泉,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玩耍。
“此次活动为五师双河市和博州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水上运动的平台,在兵地融合、文旅融合中,起到了纽带作用,让更多的人来到双河、了解双河,从而提高双河的知名度。”第五师双河市体育总会会长廖肖铎说。该中心集赏热带风光、沐古道温泉、享中医康养、品双河美食于一体。自开业以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如今,这里已成为双河市提振人气、拉动消费的旅游打卡地。
近年来,五师双河市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聚焦“文旅之城”定位,积极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以山水风光为核心、体育赛事为载体,加快生态、旅游与体育深度融合,倾力打造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
赛事的举办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据双河酒店负责人介绍:“今年第五师双河市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让酒店入住率有了显著提升,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23年,随着经济发展,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五师双河市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便捷性、安全性,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和做大做优旅游产业。在双河市生态热带植物园召开的首款双河市公共旅游产品发布会上,对双河市如意湖音乐喷泉、古道温泉康养中心、怪石峪景区、博河湿地观鸟台等景点进行整体推介,让游客以更便捷的方式了解双河、走进双河,开启“诗和远方”的新旅程。

2023年第五师双河市“全民健身 f 健康双河 f 十月金秋”系列活动比赛现场。参加迷你健康跑的选手冲出起跑线(资料图片)。(汪洋摄)
师市大力培育本地旅行社和旅游行业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拓展旅游业务,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打造高质量旅游服务团队,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营造良好优质安全的旅游市场环境。
“我们将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形成贯通‘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服务链条,打造‘处处是风景、时时有服务、人人都舒心’的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宜游城市,吸引疆内外游客前来饱览美景、休闲娱乐。”师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志芳表示。
依托旅游资源释放“绿色财富”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怪石峪,大象取食、天狗望月、石猴母子、狮身人面像、孔雀开屏等奇石景观披上一层金纱,更显瑰丽奇特。
作为五师双河市全力推进实施的“五带”项目之一,怪石峪景区加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步伐,整合周边旅游资源,逐步完善旅游产业链,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景区单日游客接待能力从过去的3000人次增加到如今的8000人次,提档升级后,步行栈道穿越的区域和景点更多,让游客游览起来更加便捷舒适。”怪石峪景区经理刘伟说。
近年来,五师双河市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加速推进山地运动带、田园风光带、自然探秘带、边境风光带、怪石峪景区带“五带”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城市田园景观。
今年1月至11月,五师双河市累计接待游客287.60万人,同比增长72.52%;实现旅游收入13.33亿元,同比增长75.17%。文旅产业为五师双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伴随着怪石峪景区游客的不断增多,怪石峪周边的农家乐生意也随之火爆了起来。“最近来我们农家乐消费的游客逐渐增多,生意也越来越好。”12月2日,八十四团三连居民李常霞忙碌地为客人准备着菜肴,幸福写在脸上。“国家AAAA级景区怪石峪在我们团场境内,我们连又是前往怪石峪的必经连队,来往游客非常多,农家乐餐饮业发展前景广阔。”李常霞说。

八十四团三连“北麓农庄”的厨师正在为客人烹制美味。(周阳摄)
借着旅游业发展的东风,2022年5月,李常霞把连队闲置的院子利用起来,投资140多万元开办了一家农家乐。随着来团场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李常霞开办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目前,农家乐生意稳定,这给她以后的发展增添了强大信心。
在八十四团,还有许多职工群众和李常霞一样,依托团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日子越过越甜。多年来,师市党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美丽家园为目标,统筹推进文明团场、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大力实施连队环境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河流水生态修复及退耕还林工程,以“绿色”为笔绘就生态画卷。同时,师市各团鼓励各族职工群众开办农家乐、牧家乐、民宿等文旅融合发展,正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绿色经济上,师市走出了一条“旅游一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