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干部人才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13年来,来自中组部博士团、湖北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各批援疆医生,把五师双河市作为第二故乡,把五师医院当作自己的家,与医院干部职工群众同甘共苦、并肩奋斗,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使命担当,赢得了各族职工群众的信赖和尊重。
近期,五师医院召开援疆专家座谈会,各位援疆专家畅谈来到受援科室后已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以及后期临床工作目标,也客观地指出了医院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
通过座谈,援疆专家进一步强调了在临床工作中,严格落实18项核心制度,继续进一步推进诊疗与救治流程规范化的重要性。
针对科室之间如何加强协作沟通,以及强化医院对外宣传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受援科室,去了解援疆专家的援疆故事……
12月19日,周一,是程鹏飞专家门诊时间,在接诊的同时,他还不时要到眩晕门诊去会诊,程鹏飞的专业是神经内科,在眩晕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针对一些疑难问题的患者,程鹏飞的指导为眩晕门诊医疗诊治带来了更为清晰的诊断和治疗思路。

程鹏飞博士在为患者解答
程鹏飞是中组部第23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来自天津市南开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初,来到五师医院开展援疆工作。
在五师医院工作的日子里,专家门诊、带教查房、医师授课、基层义诊、科研课题一系列的医疗帮扶活动让他的援疆工作,辛劳又充实。
今年5月,又正值五师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复审的关键时期,程鹏飞主动担当,全力辅助科室主任的工作,记录预评审专家的建议总结不足,为科室的迎评工作制定整改方案。

2023年5月,跟随博士团医疗队前往兵团一师阿拉尔医院访问(本人提供)
迎评工作圆满结束后,程鹏飞依然没有放松,他再次翻阅评审资料,查漏补缺,与科室主任商讨科室下一步工作重点,制定人才梯队培养计划。
每周四,是程鹏飞在受援科室神经内科的带教查房日,查房时,他总是会俯下身去为每一位患者查体,善听患者的讲述,从细枝末节去找问题,他亲和的态度,温和的语言,为患者和家属带来一份安慰,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查房方式,也为临床医生带来最切实有效的教学。

在科室,由程鹏飞主持的讲座不只是单纯地授课,而是以沙龙的形式,让每位医生进行病例分享,在相互学习的同时,再次巩固临床医生的基础知识点,传授实用的从医“秘籍”,提升临床治疗经验。
“讲一个故事”,是程鹏飞善于运用的沟通方式,与患者沟通时可与患者产生共情,得到患者充分信任。在做科研课题申请时,他用这个思路为基层的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不那么晦涩的学习方向。
随着援疆工作的深入,程鹏飞在师市医共体开展师市继续教育项目科研能力提升班和科研培训,积极鼓励和帮扶医共体人员申报科研项目,在他的带教和指导下,2023年,师市医共体申报师市科研项目达11项,而且均已获批立项。
因为医疗工作的需要,程鹏飞每周需要在五师医院和五师中医医院两头跑,援疆工作期间诊治头痛、头晕、失眠、脑梗死、痴呆、帕金森病等累计500余人次。他还要参加援疆专家下基层义诊活动,做客“双河融媒”的健康宣教节目。为此,他放弃了好些个休息日,奔波着,忙碌着,奉献着,就是他的工作常态。
“作为一名医生,要得到患者的信任和认可,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让对方感到被重视。那患者一定会感谢你的,也一定会信任你的。”这就是程鹏飞的医者心语,也是时刻传递给青年医生的心声。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真短,距离分别的时刻也越来越近了。”从春寒料峭的年初到冰雪隆冬的岁末,回首一年来的援疆工作,程鹏飞有欣慰、有欣喜更有无限的畅想。
属于程鹏飞的援疆故事,将以温情、真情和热爱足以为边疆人民留下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