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有了这个‘微市场’,管理规范,再也不用到处‘打游击’了,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很多。”4月16日,五师双河市八十九团流动经营者陶宏伟笑容灿烂,穿串、翻烤、出炉、装袋,手上的活儿一刻未停。
陶宏伟的摊位在八十九团团结路和银海路交口处,此处紧临居民区和泰和商业圈,周围还有幼儿园,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也正因此,这里曾经是流动摊贩的聚集地。
卖早餐的、卖水果的、卖日用品的,每天早上不到10点,这里就堵得水泄不通,卫生差、噪声大。由于流动摊贩没有固定营业场所,监管部门往往难以对其进行监管。
陶宏伟对此深有感受:“以前我们的摊位都是流动的,城管来了我们就走,等他们走了我们再来。总是换着地方摆摊,客人来了都找不到,生意没法保证。”一头,是占道摆摊带来的交通影响和“脏乱差”;另一头,是藏在市井里的服务摊点,是民生需求。妥善管理好流动摊贩,是考验新型城镇管理的一道难题。
八十九团联合师市有关部门将城镇管理、社区基层治理与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同步推进,针对民生需求和城镇管理之间的矛盾,探索委托物业公司开展服务与管理,打造了“微市场”,通过规劝、清退、抓阄安置的方式,从源头上解决摊贩需求,让流动摊贩从“游击队”变身“正规军”,有个稳定的“家”。
据了解,该团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定时间、定区域”的方式,采取第三方管理和商户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已建设涵盖烧烤、快餐、水果、小百货等在内的“微市场”2处,入驻商户50多家,惠及群众1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