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团以“一连一品”建设为抓手,深挖本土特色资源,把发展制种玉米产业、品种肉牛羊产业、特色林果产业、食用菌产业、特色渔业等作为产业振兴的发力点,加快培育党支部领创合作社和“合作社职工合作社办公司”为主要模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一是党委高度重视,产业振兴持续发力。团党委将“一连一品”专项列入团场“十四五”规划,成立产业振兴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同时,将培育、引进、壮大一批能够把“一连一品”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并努力付诸实践的带头人作为工作重点。各连队党支部书记和连队“两委”克服重重困难,倾尽家底带头成立合作社,发展“一连一品”,成为职工群众打心底里信任的领头人、贴心人。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团党委围绕“六增”工程,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做纽带,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禀赋资源优势,农业产业化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发展玉米制种产业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战略部署,充分挖掘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发展新机遇,进一步延升玉米制种链条,以“五田”建设为抓手,抓好玉米制种质量全过程管理。成立了双河市众合顺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下设七个制种玉米种植分社。与山东水控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以做优基地、做强企业、产业为民、反哺社会为抓手,进一步延伸和拉长玉米制种产业链条,推进八十七团玉米制种产业做大做强,将八十七团打造成兵团级优质玉米制种基地。在发展林果产业上,充分利用1.2万亩退耕还林置换工程,加快精品果园建设,对已有4500亩果园进行规范化管理,种植榛子、香妃海棠等,确保林果业产值持续上升,到“十四五”期间逐步扩大面积至10000亩,打造“鲜果采摘、乡村度假、康养休闲”为一体的现代观光示范园,建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看景”的万亩特色林果基地,形成优质、高效、现代的林果产业体系。在发展畜牧产业上,按照师市“东猪西牛”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品种肉牛羊养殖,通过整合盘活现有牛羊圈舍,配套“三通一平”的优惠政策,鼓励各连队、合作社、养殖大户建圈发展品种肉牛羊养殖。团党委给予每个连队提供30万元发展资金,发展肉牛、肉羊,年内新增品种肉牛羊2000余头(只),不断扩大牛羊牲畜存量。在发展设施农业上,按照“旧棚调结构,新点求突破”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科技含量投入。与双河市中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公司投资1600万元,开发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利用现有80座大棚,发展蔬菜、樱桃、猴头菇、赤松茸等特色种植,新建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大棚,发展对虾、螃蟹等特色水产业,实现了设施农业从松散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
三是优化区域布局,产业潜力进一步挖掘。团党委积极鼓励连队党支部创办以发展连队经济为目标、带动职工增收的经济合作社,实现“一连一社”。每个连队结合各自地理、资源和人文等方面的优势,相继成立了一连澳湖羊养殖合作社、二连冷水鱼养殖、猕猴桃、金银花种植合作社、三连食用菌、蟠桃种植、对虾螃蟹养殖合作社、四连西门塔尔品种肉牛、肉鸽养殖合作社、五连新知客牛羊肉分割加工合作社、六连制种玉米种植、品种肉兔养殖合作社、七连生猪养殖合作社,形成“一连一品”“一连多业”。
实施“一连一品”工程以来,各连队党支部领办以种植、养殖、林果为主导的合作社14个,玉米制种合作联社1个,形成玉米制种订单产业面积27400亩,建设榛子、苹果、文冠果等林果产业园4500余亩,新建养殖圈舍5个,新建螃蟹对虾养殖大棚2座,新建肉兔养殖场1个;打造符合乡村旅游的农家乐、渔家乐6个,带动近300余户职工群众从事“一连一品”生产,推动了产业富连、科技兴连、生态建连、人才强连新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