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雪中送炭啊!工作人员说医疗救助基金还能再给我报销2万多元,这样算下来,去掉自费的部分,医保报销比例达92%,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八十四团职工马良激动地说。
马良身患重病,先后15次住院治疗,花费超过26万元,让马良家的生活捉襟见肘。马良在进行医保报销时,发现多报销了2.33万元,经询问后得知,这是五师双河市医疗保障局(以下简称“五师双河市医保局”)工作人员通过筛查,给他申请的医疗救助。
五师双河市医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马良享受到的医疗救助,全称为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是针对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困难职工和居民,实施分类梯次救助的一项惠民政策。
每月5日前,五师双河市医保局都会通过医保结算数据比对分析进行筛选,选出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医疗费仍然较高、有可能导致因病致贫的重病患者人员信息,及时推送给民政局、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认定,对这些人员采取二次补差报销,织密参保人员就医托底保障网络,合力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仅2023年,五师双河市就有133人通过认定,获得了174.1万元的医疗救助。

患者家属在医保窗口提交医疗救助材料
因病致贫返贫一直以来都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绊脚石”。医疗救助是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基础上,对困难人员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制度,这种“二次报销”,大大提高了困难职工群众看病的实际报销比例。
年近80岁的胡霞是八十九团退休职工,自从2010年8月丈夫去世后,一直独居。2021年,她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需要接受透析治疗,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只靠每月不到3000元的退休金生活。2023年至今,治疗费用达14.72万元,高额费用压得老人喘不过气。经医保多重保障,最终个人仅支付了5万元,极大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
2023年4月,八十九团居民古力 马哈巴提被确诊为血液病,就诊花费18.44万元。古力 马哈巴提离异后独自抚养儿子,因患病失去固定收入来源,看病支出较大,家庭经济很困难。经认定后,她获得医疗救助1.55万元。
为了将这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五师双河市医保局针对医疗救助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和关键环节,通过抓制度完善、部门协调和组织经办,落实“三严”措施,全面加强医疗救助监督管理。为避免过度保障或保障不足,要求医疗救助资金必须发放到患者本人银行卡中,杜绝冒用他人信息骗取医疗救助资金行为,防范医疗救助基金运行风险。
此外,五师双河市医保局线上线下齐发力,持续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培训12次,发放宣传单2万余份,医保经办窗口和电话咨询1000余次,扩大了职工群众对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充分发挥了医疗救助基金的兜底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