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双河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服务平台,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一、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服务平台全覆盖
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履职平台建设工作,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建设作为人大工作的主要抓手,持续投入、完善功能、建章立制,推动“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提档升级。先后投入十余万元,按照“十有”标准和“八项机制”要求,分两批打造建设代表履职平台,实现各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学习交流、视察调研、联系选民、接待选民、听民声解民忧等活动,为选民办实事解难事,使“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提高代表素质的“培训站”、反映社情民意的“收集站”、方便群众的“服务站”。
二、发挥代表作用,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市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主阵地”,将人大工作与基层治理紧密融合,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不断探索人大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衔接。
一是“代表联络站 宣传引导”,凝聚基层治理共识。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阵地,定期组织开展代表活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深入连队、社区先后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宪法、民法典等主题宣传宣讲活动做好政策理论解读工作,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职工群众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形成了党群同心、干群同向的良好局面。八十四团石峪镇在代表联络站开展代表小组专题学习,号召人大代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为统领,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当好职工群众的“代言人”“贴心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石峪镇落地生根。八十六团博河镇通过召开团镇党委常委会、组织市镇两级人大代表专题学习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八十九团友谊镇荆楚社区党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孙宜明通过社区大讲堂,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传递到居民心中。九十团双乐镇通过微信和QQ群及时转发学习推荐文章、大力开展网上宣传。据统计,市镇两级人大共组织开展宣传宣讲活动400场次,参加代表1000余人次,覆盖职工群众70000余人。
二是“代表联络站 视察调研”,激发基层治理效能。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师市党委“能快则快、做大总量、做强工业”一个发展战略,“稳存量、增增量”两项工作举措,“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产业、来料加工业”三个重点方向,不断强化人大监督促进、决定支撑的职能职责,将中心所在、大局所需、群众所盼与人大履职紧密结合起来,将人大代表自身行业领域与代表身份职责相结合,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维护稳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带领作用,围绕连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权益的13个方面,先后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33次,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近距离回应群众期待期盼,切实当好基层治理“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调解员”。
三是“代表联络站 纾困解忧”,解决基层治理诉求。90团双乐镇通过人大代表接待选民、走访选民和万名代表进万家活动等方式,化“被动听”为“主动问”,积极收集社情民意,在公共事务、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提出有效意见建议11件并全部得到有效办理,解决职工群众实际困难26件。81团双桥镇、86团博河镇、89团友谊镇、90团双乐镇发挥人大代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探索“人大代表 基地(合作社) 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养殖、葡萄种植、观光旅游、农家餐饮等产业示范基地,把人大代表活动延伸到企业、到合作社、到产业,助力2700户职工群众增收。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利用新兴媒体进行人大代表直播助农,解决农户销售难问题,累计帮助职工群众销售葡萄13000吨、西瓜400吨、甜瓜300吨、苹果60吨、蔬菜15吨。84团石峪镇、86团博河镇、90团双乐镇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 法官工作室 人民调解室”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矛盾化解工作,深入推动调解、仲裁、复议、诉讼等环节的有机衔接,通过开展入户走访摸排、召开联席会议、明确责任单位、制定解决方案,将216件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单位,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为群众纾困解忧先锋作用,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不断拓展代表履职载体和途径,积极探索代表融入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努力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优势,为推动社会治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