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师双河市紧紧围绕棉花支柱产业,狠抓棉花种植标准化管理,70.89万亩棉花籽棉总产预计达33.96万吨,平均亩产479公斤,最高单产达655公斤/亩,创师市历史新高;棉花纤维品质6项指标提升明显,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位居兵团前列,马克隆值AB级占比98.73%,同比提高54.27个百分点。
一是把好种源关,选荐好品种。连续两年推荐师市“一主一辅”棉花品种H33-1-4、新陆早78号,推荐品种出苗好,长势强,结铃性强,丰产性好,吐絮畅且集中,不早衰,抗病性好,职工使用率达96%以上,有效确保了师市棉花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推行种子质量全链条、全流程监管,严格执行制种企业准入制度,对种业市场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突出问题重拳出击,会同博州及师市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进行了3轮次农资市场专项检查、6轮次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实现了无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无因农资质量引发的群体事件及经济纠纷。创建区域良种繁育体系,推进棉花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2024年试验示范优良品种23个,示范面积5000亩左右,对品种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等指标进行进一步验证,初步筛选出优质、高产、多抗良种5个,作为下年度大田生产示范推荐品种。师市农科所现已收集棉花种质资源4605份,为新品种选育、更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良种良法配套,狠抓技术措施到位率。师市因地制宜积极推广一膜4行、一膜3行种植模式,占比达68%,适宜的株行距、合理的群体结构、良好的生育环境,有效提高了棉田群体光利用率,促进了棉花纤维品质提升。大力引导适期播种,今年棉花播期集中于4月10日-25日,农技人员采取分片包团、责任到人方式,严把播种质量。播期内天气过程少,气温整体平稳且较历年偏高,棉花生育进程提前,全面实现了“四月苗”“五月蕾”“六月花”,为后期棉花集中成铃、吐絮打下坚实基础。狠抓花铃期管理,棉纤维中94%的成分是纤维素,温度过高会抑制棉花纤维的伸长,使纤维增粗,造成棉花纤维长度降低、马克隆值偏高。针对此问题,师市农业技术服务小组及时指导职工在棉花全生育期同等灌水量的前提下,少量多次灌水,并以“轻控、勤控”为原则抓好化学调控,有效促进了棉纤维品质提升。
三是建立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夯实棉花产业发展基础。制定《落实关键技术提升棉花品质工作方案》《棉花种植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办法》《棉花脱叶至加工阶段工作方案》等方案文件,通过融媒体中心、连队广播、印发宣传册等方式广泛宣传,提高职工技术知晓率。统筹师市、团场、连队专家和技术人员,形成“335”技术指导模式,实现户户有人负责,田田责任到人。农业农村局牵头组建3个技术服务小组,招募特聘农技员121名,做好种植全流程技术指导,累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90余场次,邀请科研院所专家进行指导10余次。构建“加工企业合作社职工”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合作社纽带作用,以89团世纪星合作社、90团九农众合联合社牵头探索棉花产业融合发展,统一棉花加工、销售,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构建棉花质量提升利益联结共同体。建立“以会代训”、“信息通报”机制,先后召开棉花播种、田管、打顶、采收等现场会,录制“农业小课堂”微视频18期,下发各类天气预报预警243期、工作提示单12期、病虫害预测预报9期、督导通报8期,推动田间标准化管理技术落实。
2025年,师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以“棉花提质增效”为目标,实行“一主一辅”品种种植,狠抓关键措施到位率,延伸拓宽棉花产业链,发展棉花精深加工产业,全面推进师市棉花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