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近年来,五师双河市以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导向,因地制宜、拓展优化地膜污染全链条治理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经实地测量验收,2024年五师棉田当季残膜回收率基本达到95%以上。
  一、突出“实”字,为残膜治理“聚合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重要讲话精神,突出源头管控、科学使用、回收再利用,推动残膜污染治理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一是坚持政府引领。成立了师、团两级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师113个连队农田残膜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根据残膜存量情况分为轻度污染连队17个,中度污染连队49个,重度污染连队47个,明确2025年底达到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95%以上,农田残膜含量降低到5公斤/亩以下的攻坚目标。二是坚持制度引路。制定印发了《第五师双河市农田残膜治理三年行动攻坚方案》《第五师双河市地膜污染全链条治理实施方案》,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联动、共同协作的地膜污染长效治理机制,在春播前、秋收后对残膜回收情况进行调度,并下发通报15期,督促相关单位、人员落实残膜回收责任。三是坚持宣传引导。师市主要领导先后5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残膜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充分运用融媒体、横幅、宣传单、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加大残膜污染治理宣传力度,形成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公众参与、依法管理的共治局面。
  二、突出“细”字,为残膜治理“提效力”
  建立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三方责任联动机制,紧盯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重点环节,定期开展联合检查指导,推动建立地膜全链条追溯体系。一是紧盯地膜生产、销售环节,狠抓地膜加工质量。要求地膜生产企业建立原材料进货台账、生产台账、销售台账和质量检验台账,按批做好自检及送检工作。二是紧盯地膜使用环节,狠抓加厚地膜推广。广泛宣传废旧地膜污染的危害性和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使用的必要性,进一步引导职工大面积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2022年以来,累计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96.98万亩,补贴资金2909万元。三是紧盯地膜回收环节,狠抓残膜回收验收。严格执行残膜回收验收单制度,棉花春播前、秋收后采用“机械人工”模式回收残膜,残膜统一运送至团、连固定残膜堆放点,由团、连组织验收,确保耕地表面无直径≥5厘米的残膜。四是紧盯地膜再利用环节,狠抓再利用企业建设。现已建设残膜回收再利用企业5家:81团兴农塑业、83团蓝恒塑业、83团德农科技、89团京环新能、90团起航塑业,残膜年可处理能力达5.76万吨,可处理师市及博州全域农田回收的残膜。
  三、突出“严”字,为残膜治理“强内力”
  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推动构建地膜污染全链条治理体系。一是落实监管责任。按照《农用薄膜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师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农用薄膜使用、回收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农用薄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抓好农田地膜管理相关工作。二是优化监管方式。春播期间,师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市场执法检查、农资打假等专项行动,严禁非标地膜入市下田。秋收期间,师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成立督导小组,检查各团残膜回收作业情况。三是建强质检体系。要求地膜生产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监管制度,配备相应的质量检验人员、工具,确保地膜生产全程标准化管理、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各团,师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均配备了测厚仪、米尺、电子秤等设备,在地膜生产、销售、播种现场实地测量,确保地膜关键指标达标。四是规范资金管理。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补贴资金严格执行台账管理,落实使用、回收两次公示,师市农业农村局会同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每年度开展涉农资金使用联合检查,并每月调度各团资金使用情况,有效确保科学使用回收补贴资金使用规范、台账规范、公示规范。
  四、突出“新”字,为残膜治理“增动力”
  通过加强新技术和新机械试验推广,进一步提升残膜污染治理效率,为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长效保障。一是强化地膜使用新技术试验示范。开展棉花超宽加厚膜试验示范,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棉花超宽加厚膜亩均增产49.5公斤,按籽棉7.4元/公斤算,亩增效366元,除去对照地膜增加成本,亩实际增加效益320元,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实施提供数据支撑。开展麦后复播棉花、棉花起垄无膜栽培等试验,探索减少源头地膜使用量。二是强化残膜回收新机械推广使用。引导购置万锐、宁夏智源、金天成、光大等品牌残膜回收一体机189台,通过现场会展示,让职工直观对比残膜回收效果,为残膜回收一体机替代耙齿式搂膜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试验研发耕层残膜回收机,全面清理耕层土壤残膜,现已取得3项专利。三是强化残膜再利用技术探索试验。重点试验示范膜杆分离技术,师市5家残膜回收企业,通过破碎、分离、清洗、分选等技术流程,将回收残膜进行再造粒,其中83团德农科技已取得17项技术专利。
  下一步,五师将进一步制定完善残膜回收、再利用验收考核管理机制,狠抓地膜使用、残膜回收、回收残膜再利用等关键环节监管,确保农田残膜污染有效治理。同时积极开展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强化适用产品、技术和模式等推广,推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