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作为实现“就业促增收、技能助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工具,以“赈济为民、就业富民”为核心目标,既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工作,又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举措。近年来,第五师双河市始终把促进职工群众就业增收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赈”的作用发挥取得显著成效。
师市聚焦“民心所向发展所需”一体推进,构建项目谋划新形式,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工作原则,所有以工代赈项目均采取“四议两公开”方式,充分听取民众意见,让连队“两委”和职工群众都切实参与到连队发展建设中,累计征集民生建议百余条,切实激发基层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

八十一团设施大棚改造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朱兵兵摄)
师市发改委按照“连申报、团初审、师审定”工作程序,层层筛选、严格把关,确保谋划项目既契合连队发展所需,又顺应职工群众所盼。通过高质量的项目谋划与储备,持续加大向上对接争取力度,构建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运见效一批的良性循环。“十四五”以来,师市发改委累计争取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14个,总投资6956万元、争取资金6533万元;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4个,总投资3413万元、争取资金3241万元。
师市坚持“连队建设产业发展”两手发力,打造和美连队新样板,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12个,总投资6156万元,惠及11个连队,显著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其中,八十六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3年获得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累计改造1万余亩葡萄地管网及老旧设施。同时,聚焦产业发展强链条,实施产业类项目6个,总投资4213万元,建设养殖圈舍18栋、设施大棚32栋,构建“种养结合”的产业链条,为6个连队提供优质的生产经营环境,为连队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师市全力推进“技能培训劳务报酬”双轮驱动,拓展职工群众增收新路径。师市全力构建“项目-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以工代赈培训机制,持续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提升赈济实效。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共吸纳980名连队职工群众参与务工,发放劳务报酬1566.28万元,人均增收1.6万元,助力项目所在地职工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此外,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394人,切实将短期救济与长期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彰显“赈”的作用。
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为师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抓手。师市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以工代赈工作,把准政策导向,聚焦连队发展短板和职工群众迫切需求,持续加强以工代赈项目谋划储备力度,统筹抓好项目实施,强化全过程绩效监管,重点抓好劳务报酬发放和劳动技能培训等关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环节,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职工群众福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