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日渐回升,师市各团场棉花已全面开播。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批“智慧”农机在棉田里作业,师市棉花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程度明显提高。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9%以上。
4月13日,记者在九十团看到,一台台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在棉田中来回穿梭,场面十分壮观。今年,师市计划播种棉花77万亩,自4月中旬开播以来,棉农采用大批智慧农机播种,棉花播种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使棉农增收更有保障。
“我们采用北斗卫星导航BDC自动驾驶系统、精密播种种植棉花,可实现一次性完成铺膜、铺滴灌带、播种、覆土等作业,且播行端直、耕作精准、作业效率高。棉花成熟后,还方便机械化采收。”九十团十二连棉花种植职工黄甫婷婷告诉记者,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一天时间她的棉花地就可以播种完毕,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事。
黄甫婷婷去年种植了120亩棉花,平均单产450公斤,收入30多万元。“现在种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灌溉设施配套齐全,各项管理措施也到位,实现高产比以前更容易了。”黄甫婷婷高兴地说。
棉花是师市农业主导产业,更是植棉团场职工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师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使棉花总产、单产稳步提升。2020年,师市76.2万亩棉花,籽棉单产达417.5公斤/亩,同比增长12.5%,籽棉总产31.8万吨,同比增长3.6%。
“今年师市严格落实棉花‘一主两辅’种植模式,继续加大引进各类智能农机如采棉机、残膜回收机、喷药机等设备力度,推进棉花种植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促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师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新军说。
近年来,随着农业规模化种植的不断深入,大型农机的广泛使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2021年,师市将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植保无人机、大型智能播种机和智能采收机等广泛用于农机装备中,把流量传感监测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系统应用于农田精准施药、精准施肥、精准播种、智能采收等作业环节,实现以科技助力农业的目的。
优化了机械,苗种的优化也不能落下。
近年来,师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全面推广新措施新技术,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迅速转化。“十三五”期间,师市农科所确立科技项目12项,成功申报“棉花育种研发名师工作室”,2020年,获兵团科技局“兵团棉花种质资源研究创新团队”立项,为师市棉花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师市农科所棉花研究室主任曹阳说:“‘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重新起航,申报了国家、兵团和师市的科技项目,‘五师机采棉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创新和遗传改良’项目已得到师市初步批复,将为师市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刘新军告诉记者:“按照新疆、兵团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和地区棉花品种区域布局规划,师市党委以市场和棉纺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前期试验示范、综合筛选结果为依据,制定和发布了地区棉花品种推荐目录,按照发布的品种目录,今年,师市推广棉花4个主栽品种,它们的抗病性、丰产性、优质性均比以前的品种有一个大的提高,结合本地气候条件、职工群众意愿和生产实际,从中选定主栽和辅助品种,提升地区棉花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