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师双河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师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力保障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等规定,结合师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
师市地质灾害类型以自然因素诱发的中小型山体滑坡、崩塌为主,其次为人类工程活动(公路、水库、采矿等建设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1.灾害类型
目前,全师查明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69处(滑坡4处,泥石流24处,崩塌41处)。详情见表1-1。
师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汇总表(表1-1)
地质灾害类型 | 滑坡 | 崩塌 | 泥石流 | 合计 |
调查统计数据(处) | 4 | 41 | 24 | 69 |
百分比(%) | 5.8% | 59.42% | 34.78% | 100.00% |
2.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1)行政区分布特征
师市下辖9个团场,行政区域地质灾害分布具有分散的特点,受地貌单元、人口分布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多种因素制约,主要分布于83团阿恰尔沟、84团、86团、87团、88团草场、89团草场和91团托托河电站。详情见表1-2。
师市地质灾害按团分布表(表1-2)
序号 | 团 | 滑坡 | 崩塌 | 泥石流 | 小计 | 百分比% |
1 | 83团阿恰尔沟 | 1 | 11 | 24 | 36 | 52.17 |
2 | 84团 | 0 | 15 | 0 | 15 | 21.74 |
3 | 86团 | 0 | 2 | 0 | 2 | 2.90 |
4 | 87团 | 0 | 4 | 0 | 4 | 5.80 |
5 | 88团草场 | 1 | 5 | 0 | 6 | 8.70 |
6 | 89团草场 | 2 | 0 | 0 | 2 | 2.90 |
7 | 91团托托河电站 | 0 | 4 | 0 | 4 | 5.80 |
合计 | 4 | 41 | 24 | 69 | 100.00 |
(2)空间分布特征
受不同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地质条件的控制,以及人类活动强度、方式的差异作用,师市地质灾害在空间上有相对集中的分布规律。
(3)时间分布特征
按灾害发生的时间分,师市大部分崩塌、滑坡、泥石流集中发生在4-8月融雪降雨时期,属自然因素诱发灾害。工程项目建设诱发灾害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二)地质灾害危害
自记录全师以来发生的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地质灾害主要造成道路被毁,水利设施损坏、毁坏草场、牧道等。
二、2025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指出,2025年全疆年平均气温略偏高或偏高,降水总体偏少。结合气象部门预测、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及兵团自然资源局研判信息,作出如下预测:
6-8月趋势预测:预计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或偏高,第五师局部降水略偏多或偏多,主要强降水时段分布在6月下旬、7月中旬及8月中上旬,主要影响师市大部地区。6-8月极端气象事件易发,是突发地质灾害的高发期,第五师83团阿恰尔沟区域极端气象事件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其余团场应注意极端气象影响因素与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因素双重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
9-11月趋势预测:预计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第五师局部降水略偏多,地质灾害相对低发,要防范极端气象灾害和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12月-次年2月趋势预测:进入冬季降雪阶段,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相对较小。地质灾害风险主要为冻胀自然风化因素引起的小型崩塌及地震危险区震后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第五师83团阿恰尔沟区域易受极端气象天气影响,存在由局地暴雪引发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风险。
综合分析,2025年第五师双河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为83团阿恰尔沟沿线,泥石流、滑坡、崩塌隐患段威胁阿恰尔渠首、阿恰尔一级电站、水利设施安全,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4-9月,交通沿线及矿山开采区崩塌、地面塌陷灾害在全年都有可能发生。
三、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贯彻落实兵团、师市党委防灾减灾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地质灾害调查、巡查排查、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等工作,增强干部职工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防治能力,全面提升师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为实现师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二)主要措施
1.夯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各团场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党委领导、部门协同、法制保障”的防治工作格局,全面落实行业共治、全民参与的防治管理机制。各级相关部门要在本级党委的统筹领导下,进一步明确防治责任和任务,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防灾”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强人员密集区、重大工程、交通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通报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灾情信息,避免隐患变灾情、灾情致伤亡的情况发生,尽最大努力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2.强化部门监管责任。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全师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加强与师市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应急管理、气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协调地质灾害防治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等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及时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减灾和监测预防责任,严格落实建设项目选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应急管理局指导协调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组织实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交通运输局按照养管原则,负责公路、铁路修建范围内沿线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尤其是新动工、在建和建成不久的路段。水利局负责河道、水利设施地质灾害防治和因洪水及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全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强化工作举措。一要强化联合会商研判和信息共享制度。持续强化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住建、水利及交通运输等多部门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变化过程,科学分析研判地质灾害风险,着力加强山洪引发泥石流预警预报合作,及时准确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信息,做到重要信息、突发事件要及时通报、快速反应,实现防灾信息与部门工作间的充分衔接,各有关部门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报告的,要立即转报师市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应急管理主管部门,强化应急响应和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大团场单位预警响应措施的监督提醒力度,确保防灾效益最大化。二要强化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制度。各级部门要高度关注4-8月融雪期、汛期及汛末重要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广泛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和专项检查工作;通过对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圈定重点防范区,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建设,探索推动“隐患点 风险区”双控模式,既要管住已有隐患点,又要管住风险区。三要强化群测群防制度落实。各级部门要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的组织领导,探索群专结合防灾体系的建设,建立群测群防队伍,加强人员、物资配备和经费投入,确保地质灾害发生后能迅速提供应急保障。对威胁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立警示牌,警示牌内容要明确监测责任人、监督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四要强化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各级各部门要开展以保护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重点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测群防人员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能力。五要强化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为达到从源头防范地质灾害的根本目的,各级各部门要规范行业领域的工程建设行为,严格执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落实建设单位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和防治措施,严防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依法加强对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既要严防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也要严防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威胁;对于新建、在建和建成不久的工程,建设单位要主动承担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直接责任,防止因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新的地质灾害或隐患点,危及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师市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