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找湖北医生更要找本地医生”
——湖北省对口支援第五师双河市
医疗发展侧记
工作间隙,湖北援疆医生万志敏打开手机查看“第五师中医医院患者健康群”里的消息。自从他第二次来第五师中医医院援疆后,就建起这个微信群,在群里面发布一些中医药知识,还会及时告知患者自己的坐诊信息。
“看病找湖北医生,在我第一次来援疆之前,就听说过这句话。如今,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能为患者更多地做点事,是我的心愿。”万志敏说。

万志敏在第五师双河市举办的爱心义诊活动现场为职工群众义诊。资料图片
一年年,一批批,来自湖北的医生们来了又走,有些,也如万志敏一样,去而复回。那些割不断的牵挂、真心凝结的情谊,经由援疆这条线,织成当地群众的一份“医”靠,更留下医疗援疆的佳话。
细数医疗对口援疆的成就,加快推进第五师中医医院发展,值得一说。
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提出“十大行动”和“十条措施”,重点加快推进第五师双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根据《第五师中医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行动方案》,发挥湖北援疆医生专业优势,利用柔性援疆资源等,指导五师中医医院进一步优化“院包科”协议内容,重点向中医内科诊断、中医适宜技术运用、中药材管理、骨干人才培养等方面倾斜,协调湖北支援医院选派10多名专家柔性支援五师中医医院,加强“两专科一中心”建设。目前,已经设立湖北名医工作室2个,创新设立“首席科主任”制度,由支援医院的6名科主任兼任五师中医医院对应科室首席科主任,指导科室加强规范化管理,协调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吴松获批“天池英才”项目,实现该项目在师市零的突破。

湖北省第九批援疆医生开展下基层义诊活动。杨晓坤摄
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在服务患者的同时,更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是师市在对口援疆工作中的另一大收获。根据湖北省提出的“医疗资源共享工程”要求,9个地州市卫健委确定一所医院“一对一”帮扶师市团场医院的发展目标。并根据团场医院业务发展需要,精准确定支援专业。目前,湖北省各市州已安排10多名专家到师市团场医院坐诊。在请进来的同时,各团场医院还通过“派出去”方式前往湖北当地医院学习。师市还制定《援疆医生到“湖北医生流动义诊室”坐诊的方案》,安排援疆医生每周五到各团场医院“湖北医生流动义诊室”坐诊,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在来了又回的援疆医生中,还有一位湖北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放疗专家石磊。他在2023年7月来到师市工作,在他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努力下,2024年3月30日,第五师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成功通过国家控评验收,当年5月10日,放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填补师市、博州地区肿瘤放疗技术的“空白”。也标志着图像引导下的精准放疗在师市成为现实,精准放疗将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新生。
随着石磊的援疆时间结束,为了帮助第五师医院肿瘤放疗中心继续实现良好运行,湖北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将“1”变为“3”,将继续选派3名专业人员,负责运行肿瘤放疗中心。而结束援疆任务的石磊也化身鸿雁,定期在湖北与师市之间来回跑。

湖北援疆妇科专家汪晶(左)在手术中。杨晓坤摄
在医疗援疆过程中,得益于湖北省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医院的倾力相助以及援疆医生的真情付出,师市的医疗事业里,不断进行着创新实践。2024年9月,师市配合组织召开湖北、河北等5省市援疆前指医疗援疆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暨学术交流活动,5省市签订《医疗援疆战略合作协议》;2025年5月,在师市召开湖北援疆医生联盟换届暨全国援疆中医专科、妇产科专科联盟成立大会,指导五师中医医院牵头成立中医专科联盟。五师中医医院《“精准把脉”人才需求“一人一方”培养队伍》援疆案例,成为兵团唯一入选自治区十大最佳案例;八十一团医院改善就医环境的做法入选2023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创新案例。

湖北援疆医生王聃为居民针灸治疗。杨晓坤摄
建好建强科室,带好带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让“看病找湖北医生更要找本地医生”,成为湖北省医疗援疆的最终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个目标,从长江之滨到双河之畔,都在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