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对口支援第五师双河市系列报道之三
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厚谊
——湖北省对口支援第五师双河市
人才发展工作侧记
湖北省与五师双河市虽远隔千山万水,却在新一轮对口援疆战略中结下不解之缘。多年来,一批批湖北援疆干部带着使命与热忱来到师市。他们或在三尺讲台传授知识,或在手术台前守护健康,或在田间地头传授技术,或在工厂车间指导生产,将湖北的先进理念和实用技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如今,在湖北省的倾力援助下,师市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医疗条件持续改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职工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师市教师和援疆教师进行互动(资料图片)。师市党委网信办提供
自湖北省教育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湖北省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五师高级中学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改造、优化办学条件等,并选派107人次教师进行援疆,将黄冈名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嫁接”到边疆,使其在师市生根发芽。同时,湖北省和黄冈市组织名师、教研团队定期赴师市指导,持续开展线上结对交流,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师市教师,为师市教育事业长足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第十批援疆干部孙小晶(左)和双河市实验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学习(资料图片)。师市党委网信办提供
援疆医生则通过“师徒带教”模式培养当地人才,先后共有60多名援疆医生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骨干医生109人,其中10人取得医师资格证,16人获得职称晋升或提拔重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宋道飞博士便是援疆医生的代表。
2021年10月,他来到第五师中医医院开展援疆工作,倾囊相授多年临床经验,打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病的中医特色治疗体系,帮助医院制定内分泌科发展规划,并收两名年轻医生为徒,通过手把手“传帮带”,努力为该院培养带不走的技术、带不走的人才。
湖北省人社厅与师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治疆方略,创新构建人才协作体系,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模式和多元化培训体系,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先后组织职工群众赴湖北参加全媒体运营、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无人机短视频摄制、电力专业等培训,累计培训165人;邀请湖北专业师资在师市开展“湖北厨师”“湖北修理工”“湖北电焊工”等技能培训,培训90人次;引进武汉工程大学和疆楚培训中心设立机构,开展培训25期,惠及1200余人次;举办“鄂博名师大讲堂”20场次,邀请20位专家学者为师市职工群众培训授课,惠及3000余人。
在科技人才支撑方面,实施“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双轮驱动战略,通过开展“鄂新科技创新攻坚”工程,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等7位顶尖专家赴师市开展发展规划指导,重点围绕生物育种、棉花纺织、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进行联合攻关,成功签订6项重要合作协议。同步推进公共实训基地数字化转型升级,搭建智能化培训平台,累计举办专业技能培训24期,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770人。
一组组数据记录着湖北省对口援疆的坚实足迹,一个个故事诉说着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这些数字背后,是鄂疆两地人民心手相连的深情厚谊,更是对口援疆战略的生动实践。
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办主任张立深有感触地说:“湖北省对口援疆工作既有‘输血’式的倾力相助,更注重‘造血’式的长远发展。援疆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不仅带来先进理念和技术,更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师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肩负国家使命,心系边疆发展。湖北省的干部人才正以忠诚与奉献,继续扎根师市、深入团场,通过政策对接、资源整合和智力支持,为师市和团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他们把忠诚与奉献书写在师市大地上,为美丽双河描绘更加蓬勃的发展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