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对口支援第五师双河市系列报道之四
楚水润疆兴产业双河潮涌谱新篇
——湖北省对口支援五师双河市
产业援疆工作侧记
七月的第五师双河市,阳光炽烈,生机盎然。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湖北省产业援疆的热潮正涌动不息,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合作开花结果,为师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谱写出一曲跨越千里的援疆赞歌。
7月10日,在九十团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区,炎炎烈日下,一块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定期巡视。该项目是自治区“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展的重点项目,也是师市重点产业援疆和招商引资项目。

湖北能源集团双河市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在九十团光伏站进行巡检。白雪摄
该项目总投资4.85亿元,占地面积3600亩,每年可为师市电网提供清洁电能约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万吨。这不仅能满足本地区电力负荷增长的需求,更为师市实现“十四五”新能源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师市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7月3日,双河市沁疆源汽车综合产业园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完工。该汽车综合产业园一期项目总投资1.5亿元,位于八十六团四连,占地面积120亩。业务涵盖汽车改装、汽车检测、汽车进出口贸易等,吸引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服务供应商,商用车4S店等30余家企业入驻。交付使用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带动本地就业500人。
7月10日,新疆双河农优商贸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今年,该公司将从博州及师市采购近千吨西瓜,通过“双河优选”销售平台陆续销往湖北各地。
近年来,师市以“双河优选、兵团品质”为重点,秉持“采新疆、运湖北、销全国”的经营理念,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市场援疆工程要求,依托本土商超,新疆双河农优商贸有限公司主动对接,去年,该公司在湖北省荆州市、随州市、黄石市、天门市等地新建21家“双河优选”直营店(专柜、专区),博州、师市的本地优选产品,如葵花籽油、红花籽油、牛羊肉及新疆棉被等商品深受湖北市场欢迎。
八十六团作为师市克瑞森葡萄主产区,也是新疆最大的克瑞森葡萄连片种植基地之一,这里的葡萄成为连接湖北与师市的甜蜜纽带。每年该团克瑞森葡萄成熟时,不到48小时,葡萄就能直接送达湖北省十堰市。
近年来,十堰市援疆工作队积极推动实施“疆果入鄂”,以本土农优特产品为纽带,促进两地互通有无、实现特色农产品销售“双向畅通”。

博乐市民在八十六团二十连新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购买小龙虾。吕羡林摄
产业援疆不仅推动师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有力支撑师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师市产业援疆项目推介会在武汉、襄阳、宜昌三地举办,签约金额达111亿元。2022年7月,湖北能源集中式光伏发电一期10万千瓦项目正式开工,该企业累计在师市投资32亿元,成为湖北投资最大的援疆企业。新疆普耀玻璃实现平板、镀膜、钢化玻璃的提档升级;湖北兴童牧业成为师市生猪产业发展标杆;钵施然公司在双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采棉机等农机装配生产线和4S店;兴农集团到师市投资生猪养殖屠宰和饲料加工项目。
近年来,湖北省以产业援疆为龙头,助力师市发展。实施“湖北国资国企兴边疆”“湖北民营企业进边疆”“新疆招商湖北行”工程,推动武汉临空港、荆州、黄石和襄阳4个国家级开发区对口支援双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能源、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服务、文旅融合、水利水务等领域加大合作力度。仅2024年,就有近30批企业深入师市对接,为当地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鸟瞰双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资料图片)。汪洋摄
据了解,师市2024年共实施援疆项目22个,年度总投资1.52亿元,使用省级援疆资金1.23亿元,其他资金2810万元。90.4%的援疆资金投向基层,93%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通过“双层全覆盖”机制落实计划外资金6114.17万元,充分调动湖北省直部门、结对市的积极性,汇聚起更大力量、更宽范围、更深层次帮扶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截至目前,湖北省已引入33家优质企业落户师市。从光伏发电项目到“双河优选”平台,从惠民利民的项目到促进产业升级的汽车产业园,湖北省的产业援疆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着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天山脚下谱写着一曲动人的援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