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87团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建功五师双河”座谈会,退役老党员、老干部、新退出现役的退役军人及残疾军人代表齐聚一堂,共忆军旅岁月,共话团场发展。座谈会上,一段段饱含深情的军旅故事、一个个扎根团场的奋斗历程,让在场者深受触动。
“刚入伍时,我还是个毛头小子,在部队的每一个‘第一次’至今都难以忘怀,第一次叠被子、第一次站军姿、第一次五公里越野,还有第一次执行任务。当兵几十年,这些‘第一次’串联起了我最珍贵的青春记忆。”58岁的退役老兵罗永强率先发言,眼神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从新兵连“五公里越野跑吐了三次”的青涩,讲到执行作战任务时的惊心动魄;从部队“白床单”的双重意义,讲到战友为掩护同志身负重伤时的泪水。“那时候没想过苦,更没想过怕!穿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要把命豁出去!”罗永强提到,白床单既是战士们的日常用品,也可能成为牺牲战友的殓布;作训服背后隐藏的魔术贴里,印着每个军人的血型、姓名和家庭住址——战友负伤时能快速找到适配血型,牺牲后能凭此将骨灰送回家乡。话音刚落,现场陷入沉思,这份对使命的坚守与对战友的深情,让在场所有人深受震撼。
退休干部张友学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87团的发展变迁:“从地窝子到砖瓦房,再到如今的楼房,我亲眼见证着团场长出‘新模样’。”他翻出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土黄色的地窝子旁,年轻的战士们正挥镐挖渠。“刚转业时,团场到处是戈壁滩,我们白天开荒、晚上学技术,白床单洗得发灰也舍不得扔。现在好了,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大棚里的葡萄远销全国各地,这都是咱们一镐一锨干出来的!”
新退役军人王露宁分享了自己的转型感悟:“去年9月刚脱下军装,就到7连后备两委岗位上。刚开始啥也不懂,是老班长们带着我学农业技术、走家串户访民情。现在我才明白,‘军人本色’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把连队的事当作战任务来完成,把职工的难处当成自己的事来解决。”
创业带头人毕亚军的故事充满“兵味”:“退役后创业,第一年就赔光了积蓄,半夜躲在仓库里哭时,看见墙角叠成‘豆腐块’的被子,突然醒悟——部队教我的‘不服输’精神去哪了?”如今,他的合作社已带动多名退役军人和职工就业,“赚了钱不算本事,带着大家一起富,才对得起‘战友’这两个字。”
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从军营里的“白床单”到团场的“黑土地”,退役军人代表们用朴实的话语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初心。座谈会最后,全体人员齐唱《义勇军进行曲》,随后庄严重温退役誓词,誓言以军人的担当继续投身团场建设。
87团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许悦瑕表示:“这些故事是最生动的思政教材,这些老兵是最可敬的榜样。我们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让退役军人的奋斗精神代代相传,为87团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军’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