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早上刚丢,这还不到一个小时,就拿到临时证,这效率真是没得说!”7月底,来辖区旅游不慎丢失身份证件的孙女士在行政服务大厅补完证件,忍不住为这“立等可取”的服务点赞。

暑期来临,群众出游、升学、就业等办事需求集中释放,同时,恰逢首批20年有效期二代身份证陆续到期,公安政务窗口迎来业务办理高峰。面对如潮的业务需求,第五师双河市公安局始终锚定“以群众满意为核心”的目标,持续优化服务举措、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效,推动五师公安从“窗口服务”真正走进群众“心口”,实现从“办得了”向“办得好、办得暖”的深层次跨越。
优化流程:让高效服务跑在需求前
师市行政服务大厅公安综合窗口里,民警正指导办理迁移业务的群众填表,从材料清单到办理节点,她逐项讲清说透,确保群众“来一次就能办利索,不用多跑第二趟”。针对部分群众不熟流程、材料带不全的问题,公安窗口创新推出“前置引导+材料预审”机制:工作人员提前介入审核环节,现场指导填写信息、校准照片规格,从源头避免“缺份材料跑三趟、少张照片白跑路”。今年以来,累计服务2万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节节攀升。为破解“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各派出所户籍窗口通过科学调配警力,推出“午间不断档、周末有专办”延时服务。7月至今,延时窗口已办理户籍、身份证业务60余件,为“上班族”“农忙族”错峰办事开辟了便利通道。

精准宣传:让“新服务”走进群众生活
“手机上就能用加密身份证?既方便又安全,太实用了!”近日,在公安窗口,居民刘女士在民警手把手指导下注册好“网络身份证”,忍不住连连称赞。为让更多人享受到这一便利,公安窗口把宣传阵地搬到服务一线:群众等候时,民警、辅警主动开展科普,结合网购、政务办理等场景,讲解网络身份证“保护信息不泄露”的好处;赶大集时,民警摆摊设点搞“流动宣讲”,借着群众驻足的间隙,用“面对面演示+手把手教学”的方式,把政策送到家门口。

据介绍,“网络身份证”由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统一签发,采用“网号+网证”加密技术,仅展示脱敏身份符号,可替代明文身份证完成线上实名验证,覆盖政务办理、社交注册、生活缴费等高频场景。为帮群众快速上手,窗口民警现场演示:用带NFC功能的手机下载“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刷证、人脸识别、设置凭证,几步操作就让群众在轻松互动中完成注册,有效提高便民服务的参与感。

截至目前,第五师双河市公安局已开展网络身份证专题宣传20余场次,覆盖1.2万余人次,让这一“新服务”被更多人熟知,为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身份环境筑牢了基础。
上门服务:让温情服务直抵民心
“老人腿脚不利索,警察同志带着设备上门办证,如今,又把证件送到家中,真是把服务做到了心坎上!”不久前,夏尔布河边境派出所接到求助:辖区70余岁高龄老人腿脚不便,需补办身份证。民警当即带着便携相机、采集设备上门,现场拍照,并向上级公安机关即刻报备说明情况,为老人免去指纹采集环节,顺利帮老人办完手续。

这样的“上门服务”,在窗口民警口中叫“移动办、温情办”。今年以来,已开展上门办证、送证服务90余次,覆盖高龄老人、残障人士、重病患者等群体,让曾经的“办证难”变成如今的“办证暖”。政务大厅里,有专为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开辟的优先通道,备有深色衣物、老花镜、饮用水等便民物品随时可用,根据群众需求,疑难业务有引导员全程陪同导办,让“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落到了实处。
改革提效:让民生福祉持续升温
截至目前,五师公安窗口日均办件量达200余件,同比增长15%。面对激增的服务压力,第五师双河市公安局以“一窗通办”、“跨省通办”、“线上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四大改革为引擎,推动服务模式提质增效,并持续推进“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改革:今年以来,累计精简材料12项,平均压缩办理时长33%,让“快受理、快流转、快出证”成为常态。

从机制创新到流程再造,从线上引导到上门服务,五师公安窗口不断拓宽服务路径,让政务服务从“办得了”稳稳迈向“办得好、办得暖”。减的是繁琐手续,加的是群众笑脸;变的是服务方式,不变的是为民初心。这些实打实的改革,既提升了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幸福感,更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了强劲的公安动能。
政务挂网8.1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