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政局党支部以打造“四强”党支部为抓手,实施“民生使者f为民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坚持在补链强基、延链扩容、强链突破上发力,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激发,党建引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等民政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织密组织链,党建引领扶危助困,勇当“助困使者f救助先锋”。坚持“党建”赋能,构建党建引领“双河助困”,形成“建起一张救助网、建强一支救助队伍、建优一套救助机制”的“三个一”机制,让困难群众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救”在身边。一是建起一张覆盖全面的救助网。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强化机制保障,形成上下联动、点面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体系。师市民政局统筹谋划,完善救助政策和资金发放办法;团镇、街道严格落实,规范审核审批程序;连队(社区)协助帮扶,做好惠民政策宣传,摸清底数、掌握实情。二是建强一支暖心善助先锋队。将社会救助融入基层党建工作范畴,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形成社会救助强大合力。建立一支由社会救助专员、结对帮扶党员、社区网格员、社会救助协理员和热心邻里组成的暖心善助队伍,不断提高主动发现能力。深化“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运用,对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及时受理、转办、反馈,持续提升经办能力。三是优化建成精准高效运行机制。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救助机制创新,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加强与人社、医保、残联等部门数据共享,提高救助帮扶及时性、精准性。健全社会救助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救助申请、审核审批、资金发放、动态管理等全过程监督检查力度。2025年以来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00余万元,保障2万余人次困难群众。
——壮大先锋链,党建引领民政为民,勇当“为爱使者f服务先锋”。坚持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做民政工作,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一是婚姻登记热情服务让爱更有温度。健全岗位责任机制,兑现“一次办好、只跑一次”服务承诺,婚姻登记合格率、满意率始终保持100%。在“2 14”“520”、七夕等蕴含特殊美好意愿的“好日子”,全天无休为新人提供优质服务。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双河融情f礼成新风”集体颁证仪式,为深化婚俗改革注入青春气息。二是殡葬管理规范服务让爱更有深度。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丧属满意为标准,推进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师市整体殡葬服务价格下降17%。充分发挥殡葬行业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攻坚克难有党员,推进殡葬服务高质量建设。创新拓展援疆模式,在师市建立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实训基地,提高师市殡葬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三是机构养老微笑服务让爱更有厚度。修订完善养老服务规章制度10余项,对养老岗位职责细化量化,使养老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切实用制度管人、用标准管事。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组织养老机构、慈善组织开展节庆主题活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升老人幸福指数。
——拓展服务链,党建引领民政爱民,勇当“朝夕使者f暖心先锋”。坚持党建引领“一老一小”精准服务,积极主动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民生有温度,幸福有质感。一方面,打造“老有颐养”温馨家园。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拓展延伸。夯实“老有所养”基础。累计投资2亿余元建成18家养老机构,提供床位总数达1707张,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师、团全覆盖。开办老年助餐食堂6家,累计为12万余人次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组织社区党员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免费配送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搭建“老有所乐”平台。建成集琴棋书画、文体娱乐、康养互动等为一体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个,为老年人提供交往交融的服务阵地。创设“老有所为”舞台。引导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战士、老教师等力量融入老龄工作,组建团镇(街道)十支“银铃行动”志愿服务队,引导老党员老同志在纠纷调解、就业帮扶、安全宣讲、法律援助、环境整治等公益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编织“幼有善育”成长摇篮。增强未成年人保护力量,配齐配强10名儿童督导员、145名儿童主任,织就一张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汇聚家、校、社力量,举办“童心向阳f爱伴成长”困境儿童关爱活动,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建设“儿童之家”24个,支持“滨滨学堂”“美好时光午间托辅”等项目建设,破解孩子们课余“无处去”“玩不好”等难题,帮助家长填补看护“空档期”。凝聚多方力量,持续提升困境儿童保障、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能力。近年来,先后为困境儿童和贫困学生捐助18次152.46万元,为全师听力障碍少年儿童捐赠价值70余万元助听设备,推动形成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师市民政局党支部将在师市党委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扛牢政治责任,聚焦主责主业,以“党建+”为载体,持续打造“民生使者•为民先锋”党建品牌,把党建工作与民政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建品牌高质量创建引领促进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