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团组建于1968年,地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心地段,位于博尔塔拉河、大河沿子河和巩哈泉下游,地理坐标北纬4442′17″-4448′52″,东经8238′30″-8224′49″。在国家西部一类口岸——阿拉山口以南40公里,是兵团58个边境团场之一。西北与八十九团接壤。人口来源主要分为当地人口、调入人口、支边人口、转业退伍人口、自动支边人口和遣散人口六大部分组成。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形成三次人口迁入高峰。
辖区内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建有三座水库,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地文景观丰富,丘陵、林地、植物景色各异,结合新疆地域独有的四季变化,可打造冬季冰雪美景,富有层次,整体上构成了一幅宁静安逸的图画。作为核心旅游资源,三座水库具有观赏和游憩价值;独有的军垦文化成为项目区内旅游资源的灵魂,与水文化相结合,具有综合性旅游区开发的资源基础。
辖区属典型荒漠大陆性气候,具有戈壁、平原、丘陵等地形。这种特殊地理环境,与大气环流共同作用,形成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夏天干热,冬天寒冷,春季多风,秋季降温快的气候特征。年均气温6.8℃,年均降水量128毫米,蒸发量1918毫米,无霜期160天。受阿拉山口风的影响,东部气温比西部低1-3℃。团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6.8℃。最热7月,多年平均25.5℃。最冷1月,月均-17.6℃。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为16:1。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3.5毫米。最大257.4毫米(1970年),最小57.5毫米(1968年)。年均降水量相对率达26%。冬季各月水量相对变率更大,10-12月平均可达65-80%。肥沃土壤,充足光热条件,良好自然环境,适合种植棉花、甜菜、小麦、瓜果等农作物。其中夏黑葡萄连片种植享誉全国,“霍热红”富士苹果远销疆内外。
辖区内道路交通较完备,经乌奎高速可到达博乐市,沿途经过昌吉、石河子等大型市区。八十一团地处新疆博乐市境内,东北距阿拉山口火车站40公里,交通便捷,直达首府班车每天一趟,无论是周边人群还是外部游人都可借助便利交通快捷到达。
“十二五”期间,八十一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兵团、师市党委的战略部署,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积极开展城镇化提升年、服务业促进年、质量效益管理年、投资攻坚“四大活动”,推动团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实现了两个翻番的目标。
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累计投资8亿元,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3002套。建成职工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各一座,社区医疗服务站2个。加大给排水、供热、供电、道路、环卫、绿化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及小区便民、健身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7%。连队建起了文化站和图书室。城镇化率显著提高。
以创新文化活动为载体,职工文明素质明显增强。团党委紧紧抓住兵团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兵团精神”宣传教育,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最美霍热人评选、善行义举“四德榜”、“激情夏日•魅力霍热”百日广场文化系列活动等,唱响主旋律,集聚正能量。主动与周边地方乡镇开展科技、文化、农业技术交流,切实发挥了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功能。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整改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职工“三封来信”反映的问题,推动葡萄经营改革,职工收入大幅增加,此举得到了中央领导、兵团和师市领导高度评价。有关新闻报道不仅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首播,而且在国内160多家媒体刊发,极大地增强了全团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团场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第四批“全国文明单位”、“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等荣誉称号。团机关荣获兵团示范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根据兵、师党委决策部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兵团党委六届十五次、师党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历史新机遇,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以加快团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奋力拼搏,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