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团始建于1960年,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境内,南抵博尔塔拉河谷,北邻阿拉套山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是兵团58个边境团场之一。团部驻地“道拉达”(蒙古语意为七户粮囤),春秋战国时期塞种人游牧于此,秦汉隋时期为月氏、匈奴、乌孙、突厥人领地。公元657年,唐朝在博河流域设置“双河都督府”,此地为都督府管辖,丝绸之路新北道曾经盛极一时。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分封其诸子,此地为其三子窝阔台领地,取名“哈日道奔”。公元1767年,清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后,从张家口外调蒙古族察哈尔部老八旗左翼之一“依克科克苏木”在此地驻防,并长期设“卡伦”(哨所之意,名为察汗乌苏)。1950年更名为温泉县二区哈尔吐鲁格乡,1959年更名为温泉县国营红旗农场,垦区名称“哈尔墩”(哈萨克语意为黑色土丘),1963年3月更名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红星七场,1969年9月更名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七团,2012年12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七团。
团场东距博州首府博乐市32公里、博乐火车站39公里、博乐机场50公里、第五师双河市52公里、亚欧大陆桥头堡阿拉山口口岸100公里;西距国家AA级景区汇河生态园22公里、中国避暑圣地温泉县城57公里、国家AAAAA级景区赛里木湖80公里;团场位于享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治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温泉县境内,有博尔塔拉河、哈日图热格河、鄂托克赛尔河、新布河(原名“喀尔莽阿布呼渠”,被载入大清水利档案)等4条主要河流常年流经,水利、林业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气候宜人,空气质量优良率98%以上,较博乐市高出5.7个百分点。团部地理坐标东经8139′57″~8145′25″,北纬4458′16″~4502′18″,海拔高度708.5~843米之间,年积温2600度~2850度,无霜期为138天~148天,年日照时数2856个小时,年降水量为180~210毫米,年平均气温5.2℃,夏季35℃以上高温不超过10天。团场总面积195.3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81万亩,草场面积16.7万亩,林地面积占全团总面积的12.8%,比师市高出8.2个百分点,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0平方米,素有博州地区“天然氧吧”“避暑胜地”之称,属于气候生态类国家气候标志区域之一。团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甜菜、果蔬等作物。主要优势产业为制种业、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食用菌)、渔业。现有日加工能力1500吨制种玉米烘干厂1座,平均每年种植面积3万亩,是北疆地区重要的制种玉米产出地之一。
团场分为团部、汇河2个片区,两地相距20公里,S304省道贯穿全境,两地间与地方4个乡镇9个村接壤,是兵团兵地嵌入式发展格局的典型团场。团场下辖7个连队、1个社区、7个事业单位、12个派驻单位,有基层党支部20个,职工985人,党员539人。现有常住人口4152人,由汉族、哈萨克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9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3021人,占人口总数72.8%,少数民族1131人,占人口总数27.2%。团场人口平均寿命达到78.9岁,高出全国近1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0%,有“长寿小镇”“养老佳地”之称。
2023年各季度经济发展增速均位列全师前茅,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69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排序全师第二名,其中:一产增加值1.38亿元,同比增长8.4%;二产增加值0.11亿元,同比增长8.6%;三产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51:4:4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3亿元,同比增长14.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招商引资形成实物量0.7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79万元;年末总人口增长89人,新增市场主体50家,市场主体达到263家;实现连队职均收入8.2万元,同比增长5%。2023年,在三连设施农业区建成科技创新示范园,并成功申报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一连荣获全国农垦提单产“大比武”劳动竞赛玉米佳绩组称号。
2020年以来,团场先后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单位、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制种玉米)示范村镇、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国第三届“时代风尚”学雷锋最美文艺志愿服务组织、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联谊活动先进单位、兵团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兵团平安优秀团场等荣誉称号。
美丽的八十七团正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开放的投资环境,与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团场事业发展的人们一起,携手共创团场更加美好的未来!